污到内裤都湿的小说高潮_无码手机线免费播放三区视频_变态另类av手机版天堂_把腰抬起来温客行x周子舒车

王壽斌:錘煉思政課教師必備的授課素養(yǎng)
時間:2020-01-06 來源:《中國教育報》

思政課的全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因而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覺得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非常扎實的理論功底”,能把思政理論講得滴水不漏、無懈可擊。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信仰、凈化靈魂的科學,在百年樹人的漫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對師資的理論功底要求特別嚴格也便理所應當。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一些政治理論研究專業(yè)科班出身、學富五車、造詣深厚的思政課教師,卻往往在課堂上“敗”給了學生,生澀的論點、過時的事例、枯燥的語句、古板的解說,活生生地把學生逼成了刷屏族、低頭族、手機控、昏睡族、逃課族,有些教師甚至不得不通過“點名”“刷臉”來“控制”學生的到課率。

2018年4月,教育部曾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提出“嚴格落實學分、合理安排教務、規(guī)范建設教研室(組)、統(tǒng)一實行集體備課、創(chuàng)新集體備課形式、嚴肅課堂教學紀律、科學運用教學方法、改進完善考核方式、強化科研支撐教學、健全聽課指導制度、綜合評價教學質量”等一系列要求,從內容上看不可謂不全、不可謂不嚴。然而,要讓思政課真正落到實處,聚焦到學生的習得上,最終還是離不開任課教師的授課。毫無疑問,如果課上不好,所有的設計都將成為空談,是謂成敗終在授課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抓好思政課建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錘煉思政課教師必備的授課素養(yǎng)。

善于講好故事

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誰會講故事,誰就能擁有話語權,誰就能贏得受眾。長期以來,一些思政課之所以難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教師更擅長講道理、講條綱、講知識點,而不會講故事,更不善于把故事講好。俗話說,文可以載道,而故事更能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僵化的條綱,轉化為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讓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教師經常在思政課上講故事,既能使課堂更接地氣、更有生氣,又能體現(xiàn)教師有文氣、有正氣。

思政課教師要想講好故事,不僅要重視提升自身的演講能力,更要進行大量的閱讀,既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還要多看歷史故事、英雄故事、道德故事、名人軼事、智慧故事、孝道故事、廉政故事、人文典故等,為豐富課堂積累“佐料”,為闡述道理提供“佐證”,為講好故事準備“佐餐”。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融通歷史和現(xiàn)實,把老故事與新時代連接起來,讓老故事?lián)碛行聲r代的內涵;要精心采擷紅色歷史的精華,把傳統(tǒng)紅色故事中的感人細節(jié)描繪出來,重現(xiàn)厚重的歷史畫面,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受到鼓舞。

善于隱藏動機

筆者曾經聽過許多思政課教師的公開課,感覺絕大部分教師的謀篇布局、流程設計都很出色,唯獨“儀式感”和主題動機的呈現(xiàn)過于突兀,很多PPT(演示文檔)的封面或頁眉上都用醒目的字體標明“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給人以專門“接受教育”的壓抑感覺,很容易引起受眾的本能反感。比如,某位教師以“校園欺凌與相互尊重”為主題組織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其中一方突然打出一條“掃黑除惡,還校園凈土”的橫幅,顯然是為公開課而準備,這就讓人感覺過于“生硬”,根本不可能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發(fā)學生厭惡。

毋庸諱言,思政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旨在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而,思政課本來就應該嚴肅認真、主題明確,但這并不排除思政課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手段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智慧的思政課教師,大多善于隱藏自己的教育意圖,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進行理性對話、誘導啟發(fā),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而不是一下子把受教育者推到教育的對立面,使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產生本能的反感和排斥。

善于選擇話題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培養(yǎng)青年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思政課的系統(tǒng)性非常重要,學科內部的縱向邏輯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都要求思政課必須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教學,而不是進行零散的知識點“滴灌”。然而,雖然理論是抽象的、概念是枯燥的,但由其引出的許多話題卻往往是鮮活的、有趣的,很多抽象的理論一旦被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復雜的人文環(huán)境中去講解,就會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不僅便于理解,更有利于轉化為實際行動。

所以,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借助教研室(組)的群體力量,對系統(tǒng)的理論進行“話題式分解”,并根據各自擅長去落實相應“話題”的主講教師,將傳統(tǒng)的“每人教授一門課”模式,改變?yōu)椤岸嗳藚f(xié)作教授一門課”??梢韵胍姡鱾€“話題”主講教師由于熟能生巧和術業(yè)專攻,必然會越講越好、越講越精彩,而各個話題之間由于早有邏輯預設,也能較好地保證教學內容的體系性、完整性。值得提醒的是,思政課教師在選擇話題時,應盡可能優(yōu)先關注時事政治、聚焦社會熱點、照顧現(xiàn)實關切,同時盡量選擇那些學生比較熟悉、有話可說又愿意說真話的話題。

善于掌控局面

2015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18年4月再次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兩個文件均大力提倡“中班教學、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為了增強教學的互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許多思政課教師都熱衷于嘗試“小班研討”。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小班研討”決非單純地讓學生分小組自由討論,或者不以小組為單位的自由式發(fā)言那么簡單。

研討式教學是一種互動性極強、生成性明顯的教學模式,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都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不僅要負責選取恰當?shù)挠懻撛掝}和做深入研究,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充足的辯論素材,還要對課堂討論的組織實施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尤其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發(fā)言做出及時、準確、精彩、積極的點評、引導和總結,以免讓討論失去控制或流于形式。對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表達的錯誤觀點,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和糾正,以免對其他學生產生誤導。所以,思政研討課上教師的局面掌控和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而不能讓嚴肅的課堂變成一盤散沙。(王壽斌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